釣魚台は中華民国に属します

Diaoyutai belongs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釣魚台爭議

釣魚臺列嶼為臺灣省基隆市東北方約186公里(102海浬)的釣魚島與附近七個小島(共計五個無人島與三個岩礁)的合稱,總面積約6.1636平方公里,是大屯山及觀音山山脈向東北延伸入東海海底的突出部分,實為臺灣北部的地質延伸,在地質上與臺灣東北方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脈相承,同為臺灣的附屬島嶼。

釣魚島上有淡水,沒有居民,附近海域自古是臺灣、福建漁民的傳統漁場。

1968年10月,聯合國亞洲經濟開發委員會(ECAFE)指出釣魚臺列嶼海底大陸棚為一大油田,引起日本的強佔釣魚台的野心。

1970年9月10日,美日兩國私自達成協議,美國準備在1972年把美軍二戰時所佔領的琉球群島交予日本,當中包括釣魚臺列嶼。過程中,雖然美國沒有明文提及釣魚臺的法定地位,但是由於美國駐日大使館表示「釣魚臺為琉球群島一部份」,日本可以對釣魚臺列嶼進行直接管轄,而日本也開始驅逐來自台灣的漁民,引發全球各地華人抗議。

中華民國一直管有釣魚臺列嶼,美方的舉動無疑是誤了利益,背叛與出賣中華民國政府,而中華民國與中國人民共和國從未承認日本管有釣魚臺列嶼。

鄭若曾在16世紀編撰的《琉球圖說》中〈琉球國圖〉部分,本島左方可見「釣魚嶼」字樣。

林子平所撰寫的《三國通覽圖說》之《琉球國全圖》中顯示福建省前往琉球中山南北2條海路路線,而其南路便標示有花瓶嶼、彭佳山、釣魚臺、黃尾山、赤尾山等島。

早期紀錄

有關釣魚臺的描述最早出現在1534年,當時派遣至琉球國擔任冊封使的陳侃,在其著作《使琉球錄》中提及當時隨行的閩人(福建人)船員不諳前往琉球國的海道,故琉球國派遣一名琉球人擔任看針通事,帶領三十名琉球船員代替福建船員駕舟導航,途中便曾以「釣魚嶼」記錄釣魚臺,而這些包括釣魚嶼在內的相關航程記錄也被視為以琉球人發展的航行針路為基礎,在航程中經琉球人沿途講解後由陳侃逐一記錄而成。

除此之外,許多船工使用的海道針經在紀錄從福建福州往返琉球的航道上,也記錄了釣魚臺的方位,這包括有在明朝時期所編寫的《順風相送》、《籌海圖編》等文獻。而在海圖部分,包括《籌海圖編》的《沿海山沙圖》以及《武備志》的《福建沿海山沙圖》中,都在其上描繪出釣魚臺的位置。

發展至清朝,中國也留下許多與釣魚臺相關的文獻紀錄,包括有《使琉球雜錄》、《使琉球記》、《中山傳信錄》、《臺海使槎錄》等文獻]。

清朝初年主要採用琉球王國《指南廣義》的針法航行,而在琉球朝貢使與中國冊封使慣用航道上,釣魚臺被當成是航行座標之一,特別是由福州往琉球的航路。日本方面,居住於仙臺的平民評論家林子平在1786年所撰寫的《三國通覽圖說》描述有關琉球國的部分也曾出現「釣魚臺」的用法。

保釣運動

保釣運動始於1970年,是由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為了回應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島主權所發起的一系列民間運動。其活動方式包括遊行、示威、駕船出海至釣魚臺列嶼海域與登陸釣魚島宣示主權等。

釣魚臺列嶼為臺灣省基隆市東北方約186公里(102海浬)的釣魚島與附近七個小島(共計五個無人島與三個岩礁)的合稱,總面積約6.1636平方公里,是大屯山及觀音山山脈向東北延伸入東海海底的突出部分,實為臺灣北部的地質延伸,在地質上與臺灣東北方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脈相承,同為臺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上有淡水,沒有居民,附近海域自古是臺灣、福建漁民的傳統漁場。

1968年10月,聯合國亞洲經濟開發委員會(ECAFE)指出釣魚臺列嶼海底大陸棚為一大油田,引起台灣、日本與中國大陸方面的關注。

1970年9月10日,美日在未與華方協同下達成協議,美國準備在1972年把美軍二戰時所佔領的琉球群島交予日本,當中包括釣魚臺列嶼。過程中,雖然美國沒有明文提及釣魚臺的法定地位,但是由於美國駐日大使館表示「釣魚臺為琉球群島一部份」,日本可以對釣魚臺進行直接管轄,而日本也開始驅逐來自台灣的漁民,引發全球各地華人抗議。

  • 1970年8月,美國決定將琉球歸還日本,包括釣魚台列嶼
  • 1970年11月,在美留學生發起保釣運動
  • 1970年12月-1971年2月,科學月刊工作通報出版三份「討論號」,討論釣魚台問題
  • 1971年1月29日-30日,美國六大城市:紐約、華盛頓、芝加哥、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同時舉行保釣遊行
  • 1971年2月,香港成立保釣組織
  • 1971年4月1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保衛中國領土釣魚台」大遊行,約有2500人參加
  • 1971年4月13日,台大大學論壇社貼出保釣標語
  • 1971年4月15日,政大、台大、師大僑生約600人,向美國駐華大使館抗議
  • 1971年6月17日,以台大學生為主的示威遊行,向美國大使館、日本大使館抗議
  • 1971年5月23日,留美華裔教授、專業人士與留學生,在「紐約時報」刊登致尼克森總統及國會議員公開信,要求尊重中國對釣魚台列嶼的主權
  • 1971年6月17日,美日兩國簽署琉球移轉協定,美國對釣魚台列嶼主權則不持立場
  • 1971年7月15日,尼克森總統宣布季辛吉已於7月9日訪問大陸,尼克森總統將於在1972年5月前訪問中國大陸
  • 1971年8月21、22日在布朗大學的「美東討論會」
  • 1971年9月3日至5日在威斯康辛州安娜堡召開全美國是大會,保釣運動分裂
  • 1971年9月21日,紐約「反對中共進入聯合國」正反兩方遊行
  • 1971年9月27日,首批留學生五人訪問中國大陸,獲得周恩來總理接見
  •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 1971年12月24─25日,在紐約舉行「中國統一討論會」,成立「中國統一行動委員會」
  • 1971年12月25日─28日,在華府召開「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大會」,成立「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
  •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大陸,2月28日發表中美上海公報
  • 1972年5月15日,美國把琉球交還日本,並將釣魚台列嶼的管轄權也交給日本
  • 1972年9月29日,日本與大陸建交,與台灣斷交。大陸總理周恩來提出為恢復邦交,暫無必要討論釣魚台問題,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對此表示同意「以後再談」
  • 1990年10月18日 日本聲明前往釣魚台需簽證,引發港台民眾不滿
  • 1990年10月21日 香港民主派團體在銅鑼灣示威
  • 1990年10月21日 台灣漁船前往釣魚台伸張主權,被日本驅逐
  • 1990年10月28日 香港發動大規模遊行
  • 1996年7月 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台設置燈塔
  • 1996年8月 台日召開半官方會議
  • 1996年9月15日 香港的【九一五保釣大遊行】
  • 1996年9月18日 香港的【九一八保釣燭光晚會】
  • 1996年9月18日 中國民間保衛釣魚台聯合會在北京的反日遊行被阻饒而取消1996年9月22日 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的「保釣號」前往釣魚台,被日艦截停
  • 1996年9月26日 再度被攔截,因此改游泳登陸,陳毓祥不幸溺水身亡
  • 1996年10月1日 香港辦追思會追悼陳毓祥
  • 1996年10月7日 港台保釣人士成功抵達釣魚台
  • 2002年 李登輝表示釣魚台屬日本,引發爭議
  • 2004年3月24日 中國七名保釣志願者被日本警方拘捕
  • 2005年初,日本防衛廳推出「西南島嶼有事」的對策方針
  • 2005年4月 中國民間大規模反日示威遊行
  • 2005年4月 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主辦「四一七反日入常」大遊行
  • 2005年6月 台灣漁船被驅趕,馬英九發出不惜一戰宣言
  • 2008年6月10日 日本在釣魚台海域撞沉台灣漁船,引發爭議
  • 2008年10月 【中華保釣協會】在內政部立案登記正式成立
  • 2010年8月 台灣同學會在江西南昌舉辦了「保釣、統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
  • 2010年9月 日本逮捕中國籍船長詹其雄,造成中日關係緊張
  • 2011年3月 東日本大地震、南海主權爭議
  • 2011年4月9日 林孝信等人在世新大學辦四十周年紀念大會
  • 2011年5月7日 林孝信等人在台灣師範大學舉辦「青年與社會改造」
  • 2011年9月2日 林孝信等人在政大召開「第三屆釣魚台列嶼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
  • 2011年9月17日 林孝信等人在清大舉行「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國際研討會
  • 2011年12月18日 林孝信等人在台灣大學舉辦「東亞視野中的保釣運動」研討會

大中華保釣團體聯席會議

2023年4⽉8⽇,⼤中華保釣團體聯席會議在芷江召開!

台灣中華保釣協會、香港保釣⾏動委員會、澳⻔保釣⾏動委員會的保釣⼈和⼤陸各地保釣志願者匯聚抗戰名城芷江,瞻仰抗戰勝利受降坊,回顧抗戰史及釣⻥島被⽇本佔據過程,是⼆戰遺留問題,更覺得抗⽇戰爭還未徹底勝利。

席間,知名海洋法專家,國際法專家傅崐成、邵⼦平先⽣向⼤家講授釣⻥島與海洋法知識。中華保釣協會秘書⻓謝夢麟、蘇銀華,香港保釣⾏動委員會陳多偉、陳裕南,澳⻔保釣⾏動委員會伍錫堯、李煥培及⼤陸⺠間保釣志願者代表陳福樂、尹超、偉昭,著名⻓江漂流探險家宋明清等就釣⻥島和保釣歷史回顧,保釣運動如何發展,如何讓更多⺠眾知道釣⻥島,如何傳遞保釣精神等做了積極發⾔和互動。各地保釣志願者也對⺠間保釣的歷史、現狀及未來暢所欲⾔、積極建⾔!會議暢所欲⾔,⽣動活潑!

會議決議,今後兩岸四地保釣團體及志願者,在“⼤中華保釣團體聯席會議”機制下, 平等合作,積極推動釣⻥島宣傳和活動,薪火傳承,釣⻥島⼀⽇不回歸,保釣運動絕不停步。

會議通過會議輪值主席制度,本年度輪值團體為“台灣中華保釣協會”,輪值主席為中華保釣協會秘書⻓謝夢林先⽣。

長漂探險家宋元清贈台灣中華保釣釣魚島篆碑

宋老得知保釣芷江聯席會議召開消息後,馬上設計釣魚島篆碑與會議紀念封,奔赴芷江參加會議。

在會議中,宋老表示曾六次漂流台灣海峽,因客觀因素未能成功。現在要參加保衛釣魚島活動,用當年漂流長江的勇氣和精神為釣魚島回歸中國,為兩岸統一奉獻餘生。宋老建言「為將日本鬼子趕出釣魚島,他將運用他的專業技能,訓練海上運動健兒,為收復釣魚島積蓄力量,同時可以組織釣魚島為主題的水上漂流,獨木舟,帆船等運動賽事,宣傳釣魚島是中國的”!

宋元清,1986年完成長江全程漂流,創造了中國長江,中國人首漂的偉大壯舉,此次長漂共犧牲隊員11人。也是長江漂流史上唯一一次成功漂流。

會間,宋老將釣魚島篆碑轉交給中華保釣協會秘書長謝夢林,委託其有機會時將其放在釣魚島上,同時將芷江會議紀念封送與與會者留念。
老騖伏櫪志在千里,殉道者暮年壯心不已!保釣路上添新兵

紀念黃定為

黃定為 原名 黃錫麟

1962年生,祖籍江蘇省銅山縣人(中共執政後,改稱徐州市)。曾任永和市民代表、世界華人保釣聯盟會長、現任永和秀成里里長、中華保釣協會秘書長、中華全球華人琉球之友協會副理事長。

一○一年改名黃定為,就是希望「釣魚台一定要歸為我們的國土」。

黃定為外形彪悍,身材壯碩,人高馬大,虎背熊腰,渾身是勁,面對日本鬼子絲毫無懼,一副怒目金剛,護我河山,豪邁雄風,威震日寇。內在修為色厲內斂,謙恭有禮,文質彬彬,佇立保釣船首,一副玉樹臨風,好樣的中華兒女,其所堅持的「寧失千金,不失寸土」的維護國家領土主權之完整的奮鬥精神,深深的感染了他周遭的志同道合之士,推動中華保釣協會業務更是竭盡全力。。

自1996年投入保釣運動迄今,21年,17次出海前往釣魚台島宣示主權,雖未能成功登島,然卻愈挫愈勇,堅定信念,以「保釣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為座右銘,屢次出海,均抱定必死決心,勇往直前,其之所以更名為黃定為,顧名思意是展現其在保釣行動上必將有所做為,他常向身旁好友說:「寧為中華魂,不為美、日俎」。其熱愛祖國之情操,令人欽佩。

2018年1月1日 黃定為先生因病往生,新北市立板橋殯儀館舉辦告別式;由名譽主任委員宋楚瑜、主任委員朱立倫到場致意,除了各界首長、民代社團好友之外,還有世界華人保釣聯盟、中華保釣協會、香港保釣行動委員會、澳門保釣委員會、釣魚台教育協會、保釣行動聯合會、中華統一促進黨、中國統一聯盟、中華愛國同心會、中華基金會、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等…前往致哀的單位團隊近五十個,向這位「保釣靈魂人物」致敬,場面莊嚴哀戚。

世界華人保釣聯盟會長,中華保釣協會秘書長,原本是台北縣永和智光商職機械科的實習老師,熱衷參與保釣運動,曾經九度出海參與保釣活動,2018元旦因患有肺腺癌 過世。

黃定為參加保釣時海上身影,後方為日本船艦。

圖為2003.10.09港陸台保釣人士共10人從廈門港出海往釣魚台海域宣示主權,遭日海上保安廳阻攔;圖為黃錫麟(黃定為)使用強力彈弓打擊日本海上保安警察。史稱「黃錫麟彈打日寇圖」。

關於我們

2008年6月10日,發生聯合號海釣船事件,中華民國臺北縣籍娛樂船「聯合號」,在2008年6月10日凌晨進入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宣稱擁有的國土爭議地區釣魚臺海域欲進行海釣活動,但途經釣魚臺以東南方向6海浬區域(25°39′N 123°28′E)時被日本鹿兒島海上保安廳巡邏艦「甑號」發現並被警告和驅逐。

根據「聯合號」船長何鴻義太太楊鳳英宣稱,她在凌晨2時30分接到丈夫的電話,何鴻義表示「聯合號」被巡邏艦「甑號」撞擊後將沉沒,「聯合號」船員及釣魚客事後宣稱,他們聽見日方有廣播,但無人知曉所述是何意思,隨後遭到該巡邏艇「甑號」追逐撞擊,使「聯合號」右方受損,導致沉沒。

而日本方面宣稱,凌晨3點23分左右,隸屬日本第10管區鹿兒島籍巡邏艦「甑號」發現「聯合號」進入日本「領海」(日本宣稱擁有海域),「甑號」接近進行確認時,「聯合號」疑似不理會警告並逃走,因而與尾隨追蹤的「甑號」發生衝撞,撞擊後「聯合號」沉沒。

根據「聯合號」釣魚客於6月12日提供給媒體,由手機拍攝的短片,當時船員未覺事態嚴重,表現平靜,有的船員試圖與「甑號」溝通,但見「甑號」迫近「聯合號」,船員紛紛穿上救生衣,隨後「聯合號」遭撞穿,船上16人包括船長1人、船員2人、釣魚客13人全落入海中,全數人並被「甑號」船員救起,短片到此為止。據「聯合號」輪機長項彥豪事後描述,他亦用相機拍下沉船過程,為防不測,放入防水箱保全,而駕駛員楊坤風則表示,當時「甑號」撞入「聯合號」船艙,幸好船艙內三名釣魚客因事走到甲板,否則不堪設想,而全部人則是在海中飄流近一個小時之後,才被救起。

船上16人被救起後,被帶往石垣市接受偵訊,何鴻義宣稱受到引導式詢問、不給予律師、不給予翻譯、及偏頗陳述等不平等待遇。6月14日,16名人士中的13名釣魚客,則由中華民國海巡署船艦台中艦在基隆東北方140海浬(24°40′N 124°00′E)與日本船艦交接後載回基隆港,該13名釣魚客發表三點聲明後離開。另2名船員項彥豪、楊坤風則是在6月12日自沖繩那霸機場搭乘中華航空班機返台,6月13日晚間,船長被釋放並撘乘班機返華。

於當時臺北縣政府出面打國際官司取得勝利後,日本當局發表聲明,對日方巡邏船撞沉台灣海釣船聯合號一事,承認日方確實有疏失開記者會發表了正式道歉聲明,九十度鞠躬對此表示遺憾,並正式賠償船員損失。

十二名台灣保釣人士在6月15日搭乘「全家福號」漁船前往釣魚臺宣示主權,並由台灣海巡署派出巡防艦保護,在釣魚臺海域順利繞島一周後返航。之後日本發表聲明,對台灣當局侵犯領海表示遺憾。

同年、中華保釣協會於2008年11月9日,在台北縣永和市(今新北市永和區)成立,主張釣魚臺列嶼為中華民國領土,與中國大陸聯合,加強海峽兩岸間保釣協作,努力提高台灣社會釣魚台主權意識,反對日本侵佔。

中華保釣協會第四屆理、監事名單

理事長 蘇銀華
常務理事 劉沅 常務理事 夏萬浪
常務理事 陳書笙 常務理事 陳銘錫
理事 蘇施寶津 理事 林文松
理事 林吉勇 理事 張學浩
理事 林佳慶 理事 林道傳
理事 陳鳳霖 理事 洪善鄰
理事 葉武雄 理事 陳美榛

 

常務監事 張春明
監事 許登魁 監事 林道儒
監事 洪肇陽 監事 楊朝芳